•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景洪市特殊教育学校2025年秋季招生简章

  • 来源 :景洪市教育体育局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5-05-19 18:20

招生情况

一、招生计划

2025年秋季拟招1个校内教学班(一年级),计12人。

二、报名时间

2025年5月11日-5月30日 (开学时间另行通知)

三、报名地址及电话

报名地址:景洪工业园区(嘎栋片区)纳回路5号(景洪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务处) ?

教务处郭老师:13887902703  ?

教务处李老师:18487527542  ?

办公室电话:0691-2755168

四、招生条件

1.  招收对象: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即: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轻度多重障碍(四级,智商≤70)、中重度多重障碍(以实际评估查看为准)

2.  年龄范围:凡年满6周岁(2019年8月3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

3.  招生范围:招收景洪市户籍残疾儿童、少年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长期居住在景洪市辖区并持有残疾证的非景洪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4.  招收名额:12人。

五、报名须知

1. 报名方式:现场报名,报名时家长需带学生本人到我校办理登记手续。

2. 报名时需提交以下资料: ①户口簿:学生本人及其父母双方的户口簿; ②残疾证:学生本人的残疾证; ③疫苗接种证:学生本人; ④学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5张; ⑤学生本人的残疾证及医院出具的过往病史与本年度的体检证明。  3. 以上所有证件需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六、录取流程

1.现场报名,收集报名材料。

2.“景洪市残疾人教育专家鉴定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报名学生进行入学能力评估。

3.教育安置,由景洪市教育体育局最终确定学生安置名单,对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进行张榜公示后于8月28日前发放入学通知书。

七、招生说明

1.凡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在适学能力评估后由学校通知是否录取。录取学生,在开学前需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进行入学体检(常规体检项目、肺结核筛查、心脏彩超)。

2.为确保学生的健康、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报名时家长应如实告知学生过往病史(如患有心脏病、癫痫症、精神类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如有意隐瞒,后果由学生监护人自负,并承担相应责任。

3.新生入学后需试读两周,根据学生在学校集体教育教学和集体生活的表现,调整安置方式并注册学籍。

八、资助政策

正式录取的学生享受国家“两免一补”(免收杂费、课本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并对特困生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同时享受中央、省、州、市财政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儿童给予的其它生活补助。

学校简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硬件设施:景洪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景洪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一期开发区内,占地26亩,建筑面积10129.92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校内有可供教育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律动室、实训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感觉统合训练室、美工室等各类功能室14间。

学生情况:景洪市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2011年,截至目前,共有送教班2个(1个小学送教班+1个初中送教班)和校内教学班14个(小学9个班+初中4个班+职高班1个),共计学生275人。其中听障班3个35人,培智班10个146人,送教班87人,职业高中班1个7人,学生均来自全州各地,其中景洪市140人,勐海县19人,勐腊县18人,州外55人。 学校在做好校内教育教学、康复服务的同时,还兼具州、市两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职能,承担着景洪市重度多重障碍学生的送教上门工作和随班就读学生的随班就读指导工作。

师资配备:学校现有教职工49人。男教职工14人,女教职工35人。平均年龄34岁。工勤岗4人,专业技术人员45人(财务2人,专任教师43人)。其中康复治疗专业人员13人,特殊教育专业教师24人。具有小学教师资格28人,高级中学教师资格12人,初级中学教师资格3人。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23人,二级教师11人,见习6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州、市级骨干教师4人,校级骨干教师4人。其中版纳籍教职工15人,州外省内教师22人,12位教师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

二、课程设置

学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按照课程的规范和现代化办学的要求,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加强爱的文化建设,以“以人为本 以情育人 以爱育爱 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为目的,深化“4+3”的教学模式。4:基础性课程(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沟通与交往、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体育与健康、劳动等)、辅助性课程(个别化教育)、康复性课程(康复训练课)、职业技能课程(按摩、茶艺、调饮、烹饪)。3:指特色课程,即课后服务、兴趣课堂、社团活动。深化4+3教学模式,五育并举,基础教育与特色课程相结合,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