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城市你我共建,幸福景洪你我共享
  •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中国竞彩网关于做好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和公布工作的通知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17-02-06 03:28
景政办发〔2017〕3号
 
 
中国竞彩网关于做好2016年政府
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和公布工作的
通       知
 
乡、镇人民政府,各农场、度假区管委会,市直各办、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为做好全市20l6年年度报告编制和公布工作,根据《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和公布工作的通知》(西政办电﹝2016﹞44号)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编制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有关规定撰写年度报告,编制报告内容要结合《中国竞彩网关于印发2016年中国竞彩网工作要点的通知》(景政办发〔2016〕108号)中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落实情况和《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填制表格并纳入年度报告内容。年度报告应简洁明了,文字精练,数据准确,更多运用图片、图表、图解等表现形式,做到图文并茂。要确保《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填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对报送统计数据有误的单位,将责成其予以纠正;对因工作不力导致报送数据出现严重失实的,将予以通报。
二、按时公布,集中展示
各级各部门应于2017年3月31日前在本地本部门政府门户网站显著位置向社会公布年度报告。网络普及率低的地方,还应通过档案馆、图书馆、政务服务大厅等提供纸质版年度报告,方便公众查阅。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场、度假区管委会和市直各部门应及时将公布年度报告的网址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将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专栏统一展示各地各部门年度报告。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场、度假区管委会应在本级门户网站集中展示本行政区域内及其组成部门的年度报告。
三、加强监督,严格考核
年度报告编制和公布工作纳入2016年度市人民政府信息与中国竞彩网工作考核。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场、度假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做好本地本部门行政机关年度报告编制和公布工作。年度报告公布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将对各地各部门年度报告的编制和公布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有关情况。
各级各部门须于20l7年1月22日(星期天)上午11:00前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报送20l6年年度报告和《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上报的纸质材料需经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印章,同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股邮箱:zfbxxdb@163.com。联系人及电话:王钧,2585621,玉丙:2585626。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样表)请各单位添加QQ群:群号12429664后,在群文件里自行下载。
 
附件:1.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样表)
2.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指标填报说明
 
 
 
中国竞彩网   
2017年1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样表)
(      年度)
填报单位(盖章):
统 计 指 标
单位
统计数
一、主动公开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制发规范性文件数
 
(二)通多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1. 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2. 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3. 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4. 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5. 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二、回应解读情况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1. 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其中,主要负责人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2. 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其中,主要负责人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3. 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4. 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5. 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一)收到申请数
 
1. 当面申请数
 
2. 传真申请数
 
3. 网络申请数
 
4. 信函申请数
 
(二)申请办结数
 
1. 按时办结数
 
2. 延期办结数
 
(三)申请答复数
 
1. 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2. 同意公开答复数
 
3. 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4. 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涉及商业秘密
 
涉及个人隐私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5. 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6. 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7. 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8. 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四、行政复议数量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二)被依法纠错数
 
(三)其他情形数
 
五、行政诉讼数量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二)被依法纠错数
 
(三)其他情形数
 
六、举报投诉数量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万元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1. 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
 
2. 兼职人员数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万元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人次
 
单位负责人:           审核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附件2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指标填报说明
 
一、主动公开情况
1.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指按照条例规定,统计年度内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按条计算。凡公文类政府信息,1件公文计为1条,部分内容公开的公文也计为1条。其他政府信息,1份完整的信息(或其中部分公开的信息)计为1条。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不重复计算。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的同一条政府信息计为1条信息;部门联合发布的信息以牵头制作该信息的部门为填报单位;各单位转载、转发的信息不计入本单位统计数量。
2. 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指主动公开的规范性文件总条数。
3.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指制发规范性文件总件数,应为主动公开数和未主动公开数的合计数。
4. 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指通过政府公报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5. 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指通过各级政府网站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6. 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指通过官方政务微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7. 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指通过官方政务微信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8. 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其他方式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二、回应解读情况
9. 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指回应涉及本单位职责的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的次数。
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不重复计算。以多种形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的计为1次回应;联合发布的回应情况以回应该热点或舆情的牵头负责单位为填报单位;各单位转载、转发的回应情况不计入本单位统计数量。
10. 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指为解读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而参加或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等的总次数。
11. 主要负责人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指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解读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而参加各类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等的总次数。
12. 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指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或新闻发言人为解读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在政府网站接受在线访谈的总次数。
13. 主要负责人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指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解读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在政府网站接受在线访谈的总次数。
14. 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指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发布政策解读稿件的总篇数。
15. 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指通过官方政务微博、微信回应的热点事件总次数(同一事件多次回应计为1次)。
16. 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指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其他方式回应的热点事件总次数(同一事件多次回应计为1次)。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17. 收到申请数:指收到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总件数,申请应为书面形式或数据电文形式(应等于当面申请数、传真申请数、网络申请数、信函申请数4项之和)。
18. 当面申请数: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到承担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受理点提出申请的件数。
19. 传真申请数: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传真方式提出申请的件数。
20. 网络申请数: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网上提交申请方式提出申请的件数。
21. 信函申请数: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信函邮寄方式提出申请的件数。
22. 申请办结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提申请办结的总件数(应等于按时办结数和延期办结数2项之和)。
23. 按时办结数:指根据条例规定,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的件数。
24. 延期办结数:指根据条例规定,在延长的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的件数。
25. 申请答复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提申请的答复的总件数(应等于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同意公开答复数、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不同意公开答复数、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申请信息不存在数、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8项之和)。
26. 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的,告知其获取该政府信息方式和途径的答复件数。
27. 同意公开答复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作出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28. 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作出同意部分公开的答复件数。
29. 不同意公开答复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作出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0. 涉及国家秘密: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涉及国家秘密而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1. 涉及商业秘密: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涉及商业秘密而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2. 涉及个人隐私: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涉及个人隐私而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3.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4.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告知其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的答复件数。
3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属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而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6. 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告知其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的答复件数。
37. 申请信息不存在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告知其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答复件数。
38. 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申请内容不明确,告知其作出更改、补充的答复件数。
39. 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告知其应通过咨询、信访、举报等其他途径办理的答复件数。
四、行政复议情况
40. 行政复议数量: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本单位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且被复议机关受理的件数(应为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被依法纠错数、其他情形数3项之和)。
41. 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指已办结的行政复议申请中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件数。
42. 被依法纠错数:指已办结的行政复议申请中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件数。
43. 其他情形数:指行政复议申请中除已办结的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和被依法纠错数以外情形的件数。
五、行政诉讼情况
44. 行政诉讼数量: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本单位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且被法院受理的件数(应为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被依法纠错数、其他情形数3项之和)。
45. 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指法院判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件数。
46. 被依法纠错数:指法院判决或裁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件数。
47. 其他情形数:指除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和被依法纠错数以外情形的件数。
六、举报投诉情况
48. 举报投诉数量: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收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有关举报或投诉,且予以受理的件数。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49. 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指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取的检索、复制、邮寄等费用总金额。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50.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指按照条例规定确定承担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的专门机构个数。
51. 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指按照条例要求设置的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的场所总个数。
52. 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指具体承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人数(应为专职人员数和兼职人员数2项之和)。
53. 专职人员数:指专门承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工作人员人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54. 兼职人员数:指在承担其他工作的同时承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工作人员人数。
55. 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指行政机关为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事务而纳入财政预算的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56. 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指召开涉及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的次数。
57. 举办各类培训班数:指围绕政府信息公开业务举办的各类短期、中期、长期培训班次数。
58. 接受培训人员数:指到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班接受培训的工作人员人次数。
除特别说明外,报表中如没有需填报的数据,则填“0”;涉及费用或经费的数据按“四舍五入”原则保留小数点后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