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中国竞彩网关于印发景洪市贯彻落实《西双版纳州旅游强州战略行动方案(2011-2015)》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来源 :中国竞彩网
  • 浏览 :
  • 发布时间 :2014-04-23
  • 【字体: 大  中  小 

景政办发〔20138

中国竞彩网关于印发景洪市贯彻

落实《西双版纳州旅游强州战略行动方案(2011-2015)》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场、度假区管委会,市直各办、局: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景洪市贯彻落实〈西双版纳州旅游强州战略行动方案(2011—2015)〉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竞彩网   

20131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景洪市贯彻落实《西双版纳州旅游强州战略

行动方案(2011-2015)》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办公室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旅游强州战略行动方案(2011-2015的通知》(西办发201113号)及省、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围绕把景洪建设成为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国际生态旅游城市,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牢牢把握桥头堡战略重要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旅游强市为核心,以深度推进改革开放为动力,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和州委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州的要求,围绕打造度假天堂、居住天堂、购物天堂的总体目标,加快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游环境优质化、旅游形象品牌化进程,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中国竞彩网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奋力把景洪建设成为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国际生态旅游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旅游产业主要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

    ——接待国内外游客确保实现1000万人次,力争突破1200万人次,年均增长11%。

——接待海外旅游者实现19.56万人次,年均增长11%。

——接待口岸一日游人数实现33.96万人次,年均增长11%。

——旅游总收入确保完成108亿元,力争突破1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

——全市旅游项目投资累计超过259亿元。

——旅游直接就业人员力争达到3万人左右,间接提供的工作岗位达15万个,旅游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1/3左右以上。

    海外游客增长幅度高于国内游客增长幅度,旅游产业总收入增长幅度高于游客增长幅度,文化旅游项目投资与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与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旅游产业主要指标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旅游产品实现多元化和中高端化,旅游要素建设初步实现标准化和国际化,旅游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旅游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拉动作用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对周边地区与国家的影响力明显增强。旅游产业发展进入全省领先城市,建设成为云南省特色沿边开放旅游区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旅游桥头堡排头兵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实现再创辉煌的奋斗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以及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布局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旅游板块和旅游线路,按照突出中心、做强东部、提升北部、启动南部、开发澜湄、联动内外、辐射周边的思路,形成一心、三道、三区、三环” 莲花状的产业空间布局,并通过区域合作等形式和手段,优化与周边州市、国家之间的联系。

一心。以景洪城区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核心区;

三道。形成·曼大通道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空中国际航道三条水、陆、空国际旅游区域大通道;

三区。州内区,形成以勐养、大渡岗、景讷、普文为范围的北部生态雨林旅游区;以基诺山、勐罕、景哈为范围的东部民族风情旅游区,以勐龙为范围的西南部边境口岸旅游区的旅游特色发展区域。国内区,形成国内主要旅游中心城市的旅游纵深发展区域。国际区,形成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旅游合作发展区域。

 “三环。打造北部生态雨林环线,以昆·曼大通道为轴线和纽带,着力打造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及万亩茶山旅游文化大景观;东部特色民族风情环线,以澜沧江·湄公河和昆·曼公路大通道两条黄金交通线为纽带,进一步提升以风情大傣乡为代表的民风民俗休闲体验游的品牌效应,纵深发展景洪至泰国、景洪至老挝等地边境旅游线路。同时,与勐仑植物园、勐远溶洞、勐腊望天树旅游景区和磨憨口岸穿连起来,进一步拓展热带雨林风光旅游产品;南部边境旅游环线,着力打造以曼飞龙白塔和勐龙黑塔为轴线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村落民间文化大景象游览区,发展240边境口岸旅游,推动南线与勐海旅游市场和旅游线路的有机结合。整个环线突出热带雨林风光北线游、休闲体验城区游、民族风情东线游、原始森林探险游、茶马古道文化游、异国风情西线游、昆·曼大通道雨林风光出境游、湄公河印象江上游、大湄公河区域环线游等特色精品游线,形成一日游、多日游或自由行的大、中、小立体环线旅游圈。

(二)构建“城——镇——村”旅游目的地体系

1. 做强旅游城市。城市旅游开发建设要紧紧围绕热带雨林城、民族特色城、魅力水乡城、休闲度假城、美食文化城、文明和谐城六个城展开,强化核心城市的地位,做好引水入城,打通两条路,护好两个湖,架好两座桥,做好两道门,提升五个园,改造三片城,打造两个区,画好一个圈等项目,继续完善城市功能,依托项目及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要素,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条件,拓展城市的现代旅游承载功能,充分突出景洪作为全州旅游接待中心和集散地的作用。

2做特旅游城镇。在加快建设嘎洒旅游小镇、勐罕旅游名镇、大渡岗茶园旅游小镇的同时,规划建设勐龙口岸小镇。

——大渡岗茶园旅游小镇。以茶文化为主题,建设国际精品休闲度假旅游小镇,着力打造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及万亩茶山旅游文化大景观,建成集观光、休闲、康体、娱乐、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小镇,充分利用大渡岗天然资源优势,打造中国茶叶第一乡,开拓自驾游、休闲度假游、会议旅游、体验旅游和户外探险旅游五大旅游产品。随着项目建设和知名度提高,力争引入环茶园山地自行车、山地摩托车、山地马拉松等体育赛事,立足万亩茶园,打造国际茶园体育赛事品牌。

——嘎洒温泉旅游小镇。依托高品质的温泉、傣药和美食资源,开发康体疗养、度假休闲旅游产品,以温泉养生为核心来加强城镇未来发展中的旅游功能建设,推进温泉度假及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加快雅居乐休闲度假区、西双版纳东盟国际商贸城、凤凰谷温泉度假区、云南白药西双版纳温泉国际养生中心、华侨城等项目的建设,实现城镇景区化,把嘎洒镇建设成高品位、高起点的温泉旅游度假小镇,使其成为景洪休闲度假第一品牌,成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具有热带特色民族风格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勐罕旅游镇。与西双版纳楠景康体度假基地、菩提岛度假基地、景宽高速公路、景洪港橄榄坝码头和小城镇特色化改造的开发建设有机结合,主要建设高档滨湖生活组团、田园度假组团、水景综合度假组团、攀枝花林特色体育基地、东盟国际会务服务组团、菩提岛康体休闲度假组团六大特色组团,将保存最为完好的原生态傣族自然村寨实施整体保护开发和提升改造,完善旅游小镇功能。同时,结合景哈乡哈尼族民族文化,将景哈区域的建设发展,融入整个橄榄坝片区的范围统筹,构建多元的风情大傣乡民族文化旅游大区域。

——勐龙口岸小镇。将“240”通道升格为口岸,逐步建设勐龙口岸小镇。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已同意开始逐步恢复边境旅游业务的精神,依托勐龙口岸小镇的建设,加强对边境旅游经营项目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整合边境地区的旅游资源,共同打造边境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强景洪边境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做精乡村旅游。以旅游小镇建设为支点,依托成熟的旅游线路,将精品旅游线路与特色乡村旅游走廊串连起来,按照依托资源、规划到位、试点先行、分布实施、逐步推广的发展原则,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抓好15个旅游特色村的开发建设。

(三)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城市

1. 以集群化和品牌化推动旅游与城市统筹发展。促进资源有效整合,推动建成一批特色突出、配套完善、要素齐全、美誉度高的旅游产业群。加强规范和引导,培养品牌差异,建立品牌个性,加快推动旅游精品品牌的创建和培育。同时,以推进城市五创和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为抓手,打造新的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以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建设为目标,围绕城市特色化改造项目,通过旅游产品改造提升及旅游效益的提高,促进旅游与城市的统筹发展。按照扩规模、提品位、强功能、增特色、添亮点的思路,推动城景一体化、城市公园化和城市景区化建设,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改造和滨江绿带项目,在城市建设中融合旅游功能,促进旅游与城市统筹发展。

2. 完善和提升旅游产业要素。树立旅游科学发展的系统观念,着力完善和提升旅游产业要素系统。一是开发一批高档的商务会议、度假主题酒店,引进国际著名酒店品牌。二是大力提升交通通达条件。空中交通方面,依托现已开通的直飞航线,进一步争取省内外主要客源地到达西双版纳的直航班;地面交通方面,推出能够满足城市、景区和国际交通三个层面的陆路运输需要的旅游巴士;水上交通方面,完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建设。逐渐形成以景洪为枢纽,直通周边各国的水陆空立体通道网。三是提升改造现有景区,力争完成两个5A级旅游区的创建。四是建设国际游客集散中心,设立驻外旅游办事机构。五是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将文化品牌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源头,发展成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六是以打造购物天堂为目标,政府提供扶持政策,搭建平台,形成旅游购物超市体系,培育和发展民族旅游商品开发基地,促进旅游商品开发及销售服务的规模化、网络化和规范化。七是深度挖掘民族美食和热带美食,培育特色美食文化,开展系列大型美食主题活动。

3. 强化现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旅游集散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解说服务、旅游网络服务、自驾车服务、散客服务等现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旅游厕所、旅游公共标识系统、自驾车游营地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

4. 构建和谐的旅居社会。景洪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人居环境,是避寒过冬的好地方,拥有得天独厚的旅居条件和旅居市场,要通过推行市民休闲计划、大力推动置业旅游、推出景洪休闲市民证旅居民身份证、鼓励游客到景洪来创业等措施构建和谐的旅居社会,为全国甚至全球提供一个全生活型的旅游居住环境和目的地形象。

(四)加大旅游改革开放力度

1. 推进跨境旅游专项改革。完善政府、企业和相关组织多元合作主体互动机制,加快与国际旅游市场服务标准接轨,探索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旅游市场规则和服务标准体系,建成面向中南半岛的重要国际跨境旅游区。积极协调和争取边境口岸政策,推进入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建设,培育国际中转、配送、贸易会展等相关产业,推进跨境边境口岸特区建设工作,升级和扩大边贸商旅活动,形成国际性的经贸、旅游合作交流会或者中外商品展销会。

2. 建设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以泛亚铁路西双版纳段建设为契机,配合昆·曼大通道和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构建发达的水、陆、空交通体系;完善旅游城镇、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把景洪建成云南省一流的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3. 务实推进和主导区域合作。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度推进和云南省桥头堡战略实施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旅游业领域,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和边境旅游,重点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三国六方旅游国际合作和省内各区域合作,逐步扩大影响和范围,最终促进更大区域的合作,构建互惠共赢的境内外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中、老、缅、泰四国边境国际旅游圈和滇中、滇西北、滇西南三角旅游圈,加快旅游市场向国内、国际市场两轮驱动转变,确保客源市场稳步增长。

(五)推动产品升级与项目优化

1. 升级旅游产品。在现有旅游产品改造提升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旅游新业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加速旅游产品由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影视文化、商务会议等多样性产品体系转变,开辟特色风情旅游走廊,塑造旅游新形象,丰富特色旅游线路,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

2. 优化旅游项目。积极推进一个中心,边贸物流中心;两大基地,物流配送基地、生物加工基地;五大市场,木材家具市场、普洱茶市场、缅玉市场、中国小商品市场、中国农副产品市场的建设,从而达到以旅带商、以商促旅、商旅互动的目标。遵循产品带动项目,项目带动发展思路,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快推进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促进旅游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3. 创新旅游业态,实现旅游产业要素聚集。以功能完善、持续运营为着力方向,培育发展对旅游业有支撑作用并能与旅游业进行有机互动的旅游潜力产业。重点是休闲运动、茶楼酒吧、餐饮美食、影视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基地、示范中心等。

(六)创新旅游市场营销工作

1. 传播旅游新形象。整合宣传促销资源,突破国内旅游者对西双版纳及景洪市旅游的原有印象和心理认知,增添旅游二次创业以来所赋予景洪旅游的新内容、新内涵、新环境和新形象,构建旅游主题鲜明、主次品牌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撑的新形象系统。强化突出雨林景洪·柔情傣乡幸福在哪里,西双版纳告诉您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整体品牌形象的宣传和塑造,在国内外主流旅游媒体上投放广告;做深做精三个好地方专业旅游市场品牌形象,在北方市场和全球寒带市场做好避寒过冬的好地方的宣传营销,在东南亚市场做好东南亚傣民族寻根访源的好地方的宣传营销;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做好国内外游客亲近自然、追求健康的好地方的宣传营销;从旅游营销的层面启动城市营销,主要做好三个天堂六个城的景洪城市营销,统筹旅游营销与城市营销工作,实现城市形象与旅游形象的互动、互补、互叠,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提升客源市场层次和档次。从市场层面看,在国内高端市场上重点开拓商务市场、度假市场、会议会展市场、高尔夫市场、自驾车市场、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福利旅游市场等细分市场;从地域层面看,重视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南宁等周边市场,对口专业市场北方市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市场。在国际市场方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重点开拓华侨市场、国际商务市场、国际投资客市场、国际背包客市场、非政府组织市场、跨国企业福利旅游市场等细分市场;巩固提升传统的东南亚市场和港澳台市场,积极拓展日本、韩国和俄罗斯市场,培育发展新兴的欧美旅游市场。

3. 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拓宽营销渠道。 在借鉴过去成功的旅游直销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和健全现有的营销机制与体系,将旅游营销纳入到全州旅游营销的大盘中,加强与不同层面的旅游联合促销。整合政府各部门、各企业和民间的力量,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优美环境的社会氛围,同时寻找高端的旅行商进行销售合作;整合机票、车票、餐饮、购物、酒店和景区资源,实现营销工作的一体化综合发展;选择年游客量在千万人次以上的旅游城市设立旅游形象店,形成精准的直销网络;把旅游营销工作融到全球旅游预订系统、全球酒店预订系统等国际旅游商务平台,加强与网络销售渠道的合作;加强旅游在线网络平台建设,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多视角宣传报道旅游业状况;建立完善网络预订系统,建立旅游呼叫中心,同时鼓励中小旅游经营商建立自有网站、博客等宣传平台;继续重视重大节事和新兴的专业旅游市场营销工作,围绕以自驾车旅游的形式对境外旅游线路进行考察和论证,拓宽入境游客倍增的渠道。

4. 加强旅游联合促销。在州域范围内,以线路为纽带,以产品为延伸,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补的联合营销态势,合力营销西双版纳旅游。省内层面,继续加强与滇西南、滇中、滇西北旅游区的进行合作,打造滇中、滇西北、滇西南三角旅游圈,形成资源互补、客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局面。国内层面,巩固国内城市设立的西双版纳旅游形象店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重要客源地交流与合作,确保客源市场稳步增长。国际层面,与次区域国家、地区合作,共同打造中、老、缅、泰四国边境国际旅游圈,塑造澜沧江·湄公河国际精品旅游区域品牌。

(七)强化行业规范管理与提升服务

1. 全面提升旅游管理的行政力、执行力和市场力。探索建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局、旅游度假区(景区)管理委员会、旅游投资公司等多元化的多功能旅游行政管理架构,打通政府主导中的旅游领导——旅游管理——旅游组织执行行政管理通道。其中,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负责,强化旅游业的协调统筹功能,旅游局主要负责旅游行业管理与服务功能,而旅游度假区(景区)管理委员会以及旅游投资公司主要是旅游项目建设、产品开发和活动开展的执行者。

积极探索政府引导性投资带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推项目,企业做项目,加强政府在政策指导、规划控制、资金引导、市场监管、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减少对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直接干预;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实施机制;支持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通过改革试点进行整合重组,打破行政区划,发展成为区域性或专业化的旅游龙头企业。

2. 规范旅游市场,营造诚信的旅游经营环境。坚决贯彻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关于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将打假打非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旅游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抓好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重点整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行为。实施旅游畅通工程,提高居民文明程度,提高旅行社会感应氛围。

围绕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游客满意目标,加强诚信旅游体系和诚信环境建设。建立和实施旅游企业的诚信评价、信誉监督、失信惩戒和违规退出制度;建立和完善旅游企业信誉公示系统,利用大众媒体,定期发布旅游企业和导游人员的信誉状况,引导理性消费,规范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建立游客行为奖惩机制,形成健康文明的旅行文化。

3. 制定服务标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参照国际、国家和省州标准,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相关地方服务标准体系。制定符合旅游产业发展和服务地方旅游企业的相应标准、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旅游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旅游文化演出场所服务质量标准,形成科学完整的旅游行业标准体系。

旅游质量管理单位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对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通过企业质量理念、质量方针和质量体系的学习和研究,树立行业服务质量共识,提高行业质量意识。同时,引进和学习国内外旅游质量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开展旅游质量月活动,并利用新闻媒体进行系列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旅游质量舆论氛围。

增强旅游质量管理部门的力量,充实和完备质量管理必须的人员、资金和设备,并向全社会公示质量管理职权。主导开展质量评定活动,鼓励旅游企业争创诚信单位。开设旅游服务投诉热线,对旅游服务进行监督,在全市的景区(点)、企业、单位、出租车上明示热线电话,方便游客对旅游服务标准、质量、价格等进行咨询和投诉,强化行业质量管理。

4. 推动旅游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利用网络、短信、QQ群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在旅游行业广泛开展行风宣传教育,及时发布整治工作信息和工作要求,营造创优旅游环境的浓厚氛围;适时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针对重点时段的市场秩序问题,及时组织开展市场检查督查,常抓不懈;实施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工程,推动服务标准化和微笑服务,以标准化建设确保服务质量提升,同时培育一批为不同旅游市场服务的特色个性化企业。

5.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优秀的旅游管理和服务团队。积极引进一批与旅游相关的创意、投融资、市场营销、职业经理、特种服务等稀缺人才;完善旅游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流动机制,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库;鼓励发展继续教育、资格认定、人才储备等旅游人才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准入制度,扩大旅游执业人员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提供人才保障。

6. 促进行业协会发展,形成旅游发展的社会力量。旅游行业协会秉承服务旅游业建设,促进行业发展的宗旨,按照自主联合、自主谋划、自我律治、自我服务、共谋发展的原则,为政府、企业、景区、社区、科研部门之间沟通搭建平台,维护旅游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加强行业协作与交流、培育和规范市场、开展技术研究推广、促进行业发展,成为行业管理的第二只手。大力实施旅游行业协会的改革工作,推进旅游行业协会的职业化、专业化和民间化发展。实现协会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完善组织结构,建设职能定位清晰、地位相对独立、组织管理规范、服务协调到位、发挥作用显著的旅游行业管理组织。

四、保障措施

(一)配套政策,强化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进一步配套完善支持政策,营造宽松的旅游发展环境。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并逐年增加,重点支持旅游宣传、人才培训、公共服务设施、旅游重大项目等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的旅游发展格局。不断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设立旅游发展与改革政策研究组,重点研究、争取和试点沿边开发旅游区政策、跨境旅游政策和旅游与城乡统筹政策,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再创辉煌提供决策依据和导向。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相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从旅游经济指标的完成、旅游项目建设和民众测评等角度对目标责任单位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着力主导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配套出台重大(重点)项目的引进和扶持政策,营造宽松和公平的投融资环境,制定积极的税费政策、价格政策和土地政策。

(二)明确方向,形成合力

认清旅游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市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大旅游观,高度认识到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就是抓改革开放、就是抓城市建设、就是抓文化、就是抓投资环境,要形成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旅游和参与旅游的良好氛围。财政、税务、工商、物价、电信等部门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旅游现场办公会、旅游行业会议等形式明确发展思路、制定措施和办法。建立市场营销团队、旅游企业团队、旅游文化团队、旅游投融资团队等非正式组织形式,聚集旅游人才,加快产业发展步伐。通过就业机会的提供、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及直接的奖励政策,提高广大社会群众和游客支持旅游、提高参与旅游和投资旅游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更新理念,开拓创新

创新发展思路,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变门票经济为产业经济,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促进集群发展,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型综合旅游的转变。创新开发理念,围绕生态、雨林、民族、水电、气候、沿边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休闲度假、保健养生、科普探险等旅游新业态,精心策划,精心包装,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和特色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旅游资源开发机制等改革,积极推进旅游集团规范化运作,激发旅游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创新营销方式,进一步健全营销网络,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国际化发展,大力发展高端游、入境游。完善奖励机制,设立旅游行业创业奖创新奖,创业奖奖励为旅游业立下基业的部门、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创新奖奖励年度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过重大创意、产生突破性改革成果,并获得巨大效果的部门、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

(四)突出生态,重视环境

坚持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扎实抓好交通干道、城市道路、景点景区、江河两岸、湖泊水库的绿化与保护工作,推进热带雨林生态恢复建设。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发挥旅游构建两型社会的突出功能,把旅游业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示范性行业,把两型目标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低碳旅游理念,倡导低碳旅游行为,研发低碳旅游技术,建设低碳旅游项目,实现低碳旅游目标。在旅游用地的环境脆弱区域,包括西双版纳国家森林公园、城市湿地和两湖区域等,开展旅游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使旅游业与自然生态环境无缝对接。

(五)优化服务,提升品质

充实旅游行业管理人员队伍,重点开展旅游人才提升、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旅游诚信经营、旅游质量管理、旅游市场整治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和旅游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重点培训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综合执法人员和旅游企业和景区的一线员工。着力引进通晓国际旅游事务和经营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在旅游行业实施服务设施现代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内容人性化工程,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立旅游公对公佣金制度,开展品质旅行社评定工作,全面推动旅行社基础管理和运行管理的品质化。在宾馆饭店、景区(点)全面构筑标准化服务机构,推行标准化服务体系。扶植发展旅游协会等旅游非政府组织,增强行业的自律和自管能力。建立旅游资讯发布和问题处理机制,进行旅游宣传和销售,搭建旅游网络投诉维权平台,设立专业和便捷的网络投诉渠道。定期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并定期发布满意度调查结果。建立旅游经营主体和游客的诚信等级评定机制,形成诚信监督,诚信鼓励和失信惩戒体制和机制,认真组织诚信旅游活动,形成诚信经营氛围和好客氛围。持续旅游市场整治工作,实现旅游市场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