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城市你我共建,幸福景洪你我共享
  •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中国竞彩网关于印发景洪市全面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2019年度 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

  • 来源 :中国竞彩网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19-07-15 15:58


景政办发〔2019〕12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农场、度假区、园区管委会,市委和市级国家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中央、省、州驻景各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景洪市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2019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竞彩网

2019年7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景洪市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

2019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巩固和提升中国竞彩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根据《中共西双版纳州委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活动的意见》(西发〔2018〕28号)和《西双版纳州贯彻〈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景洪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分析、综合判断,紧紧围绕民族工作“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和牢牢把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主线,科学编制景洪市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市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19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州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牢牢把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主线,着力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群众、社会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和山坝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各族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推动景洪市建设成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示范市。

二、总体目标

到2019年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军营、宗教活动场所创建达标率80%以上,争创国家级示范单位1个以上,省级示范单位3个以上,州级示范单位5个以上。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得到明显缩小,各民族共同富裕基础更加扎实,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民族宗教事务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各民族大团结的氛围更加浓厚。

三、年度重点任务

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瞄准建设景洪市重点领域、短板问题和特殊困难,明确责任、合理推进,实施8项工程,34个重点任务。

(一)实施经济跨越发展工程

1.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制约全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壮大产业、培育沿边开放新优势、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与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保持对外经济合作、对外贸易、外来投资、海外游客快速增长。努力推动中国竞彩网建成沿边开放和面向东南亚“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先行区。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产业建设年”行动计划,集中力量培育壮大橡胶、生物保健品、普洱茶、林下经济、文化旅游、傣药南药等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创新型行动计划,着力打好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加快推动园区发展,努力使景洪市生产总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3. 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积极争取国家、省、州的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要认真落实中国竞彩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协调力度,推进创建活动明确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要着眼长远发展,组织力量策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做好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基础设施等建设。要巩固和提升沿边行政村“五通八有三达到”成果,继续推进村村通硬化路工程,加大农村村间道路硬化。全面实现农村饮水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90%。

4. 大力培育增收致富产业。立足中国竞彩网区位和自然、生态、旅游、文化资源等优势,加快推进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工作,加快发展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加工制造、健康养生、信息及现代服务、清洁能源六大生态经济产业,着力培育财政税源、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依托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支持现有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达标升规,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精制茶、橡胶、傣药南药、生物保健品、绿特食品加工、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增加群众收入、共同富裕,支持企业与农户合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等,确保各族群众持续改善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实施民生持续改善工程

1. 促进创业就业。支持市内人口较少民族和边远乡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确保就业困难群体随出现、随援助、随就业、随稳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保持低失业率的先进水平。在民族贫困地区大力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建立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对未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培训鉴定和生活费补贴。公益性就业岗位、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建设项目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当地少数民族人员。

3. 完善社会保障。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额资助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和边境一线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建立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有效缓解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困难。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生活更美好的新途径,使失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未来发展有希望。解决历史遗留的自发搬迁、跨国婚姻等特殊群体户籍和社会保障问题。实行边境沿线行政村群众守土固边专项补助。

4. 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对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实行倾斜,实现行政村,村村都有标准化村卫生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门诊统筹全覆盖。提高乡村医生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开展家庭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和妇幼卫生知识的普及指导,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病不出县”。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5. 改善农村和城镇住房条件。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支持农民建设特色化抗震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全面消除农村危房和人畜混居现象,加大基本丧失生存条件下人口易地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的力度。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与乡镇干部职工、教师住房困难问题。

6.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实施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以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保2020年直过民族聚居区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三)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1. 建设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实施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落实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全力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把景洪市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推进建设一批市级自然保护区,争创一批国家、省、州级生态乡镇。全面推进江河两岸、水库周边、公路两旁遭到破坏的森林植被和农村水源林恢复工作,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开展国际园林城市、园林乡镇创建活动。构建国家绿色生态屏障,争当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2.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建立水能资源开发利益分享和流域生态、碳汇生态、自然保护区生态等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偿、项目扶持、提供就业、技术援助、优先聘用参与管护工作等方式,保证群众得到实惠。完善环境保护财税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力度,增加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并扩大范围。

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使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相关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行为准则。倡导低碳生活,引导全社会以低能量、低消耗的方式工作和生活。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开展生态茶园和生态胶园建设。大力推进能源节约,采取“以能代赈”、资金或实物补贴等,推广农村节柴改灶,支持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坚决落实“三个最严格制度”,整顿和规范开发利用土地秩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四)实施民族教育促进工程

1. 加快推进学前教育。鼓励多种形式办园,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合格的普惠性服务,争取每个村委会办一个幼儿园校点。加强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将所有民办幼儿园纳入统一监管体系。加强科学保教和质量监管,规范办园行为,着力消除“小学化”现象。

2. 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创新管理模式,保障学生安心学习。加强民族文化知识和双语教学,在中小学开设民族文化、民族知识和地方传统知识课程,补助课本编辑出版。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制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重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营养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整中小学区域布局;推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农村寄宿学校的改造,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切实缩小校际、城乡教育差距,办人民满意教育。

3.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市中等职业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的合作,促使职业教育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实施劳动技能脱贫计划,建立覆盖农村的远程职业教育网,培养少数民族实用技术人才和技工。免除职业高中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学费,给予生活费等特殊补贴。

4.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对民族学校、贫困山区和市中小学,优先建设教师周转房,增加中高级职称评聘比例,设立艰苦岗位津贴。建立市级教师到农村援教制度,新任教师晋升中职须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切实保障各类特有民族班经费,加大对边境、民族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大力推广普及远程教育。

5. 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科普宣传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科普进村入户,积极推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加强技能型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新型农民、当家理财、妇幼保健、健康生活习惯等培训,推进科普富民示范村和文明生活示范户建设,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奖励和扶持少数民族科技致富带头人。

(五)实施民族干部教育培养工程

1. 加大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力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配备各级领导干部时,要根据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和民族成份等因素定向选拔,保证不同层次少数民族干部的梯次配备,使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与其人口数占全市总人口数的比例大体相适应。市属部门的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1名少数民族干部。实现7个世居少数民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都有1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

2. 注重培养使用熟悉民族工作的干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规和民族知识水平,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在景洪市工作的各族干部都能熟悉和做好民族工作。

3. 定向招录少数民族工作人员。凡是公务员或工作人员考录招聘中,每年都拿出不低于往年比例的职数,专门用于少数民族考生;每年从大学生“村干部”、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录公务员时,划出一定名额招录少数民族干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族宗教等部门可采取定向培养等方式招录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工作人员。

4.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创造干部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制定实施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培养工作机制,组织少数民族干部跨系统、跨岗位挂职锻炼,到发达地区、复杂环境和重点工程中增长才干,到乡镇和艰苦地区去经受锻炼和考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实现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占全市总量比例与人口比例大体相当。

(六)实施民族文化发展工程

1. 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把乡镇(街道、农场)行政村、自然村文化站(室)统筹建设成为综合文化阵地。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解决群众看书难、看报难、上网难、看戏难、收听收看和听懂看懂广播影视难、体育锻炼难等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健全完善农村文艺调演、行业文艺汇演、企业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群众广场文化、农民文化节、农民运动会等文化活动,城乡做到“月月有专场,天天有活动”。助推建设中国傣文网络文化中心,构建市、乡镇傣文网络传播体系。

2. 提升文化产业开发水平。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培育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精品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名人名家村、省级民族文化示范基地及影视拍摄基地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示范区、民族民间文化感受区、生态文明展示区、国家园林城市文化体验区。

3.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深入挖掘、开发贝叶文化、雨林文化、知青文化、普洱茶文化、南传佛教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普及工作,构建市优秀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好古寺、古寨、古道、古树、古茶,开展文物古迹恢复、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一批文化品牌。打造澜沧江?湄公河风情一条街、红木文化一条街、东南亚商品一条街和食品文化一条街等民族特色文化街。推行规范使用傣文字提示、标识。重大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要增加民族文化保护内容。安排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经费。

4. 注重民族文化精品建设。建立中国竞彩网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基金,采取项目招标、预付定金、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景洪题材的民族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服饰和工艺品等创作展示。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提升“热带雨林、避寒胜地、神秘风情、和谐家园”和“东方狂欢节”等品牌价值,经营好“泼水节”这个最大的文化旅游品牌,做特做优嘎汤帕节、拉祜扩节、特懋克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提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的层次和水平。

5. 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和民族民间人才。推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文化名家工程”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文化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代表中国竞彩网世居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人才,定向培养一批代表中国竞彩网本土艺术的少数民族曲艺、音乐、舞蹈和美术人才。加强少数民族语翻译和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人才培养。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助和动态管理,支持乡镇、社区文化站(馆)开办民族文化传习馆(班),大力培养乡土民族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充分发挥他们在民族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积极活动分子。

6. 促进民族文化推广传播。建立民族文化内外交流机制,加强政府间的对外文化交流,拓展民间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市内文化企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发行网络,加快推进中国竞彩网文化“走出去”。着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加大音像制品、少数民族语种出版物等文化产品对外出口

(七)实施民族工作创新工程

1. 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形成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省、州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的学习宣传。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纳入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过程,纳入中国梦宣传教育、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推进民族理论、民族法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常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民族出版物审查管理,强化正面出版物出版发行,依法打击非法出版物和有害出版物。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窗口行业,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乡、村、社区、单位和基地。鼓励和支持民族学会和民族研究会办好民族传统节日。

2. 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开展创建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以增进文化认同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和繁荣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融合发展,增强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各类民族文艺作品创作和生产。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及民族书画摄影艺术展,将更多的地域性、特有性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成为走向全州、全省,面向全国的文化品牌。不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对民族领域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坚决抵御“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健全涉及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管控引导和应对机制,不断提高回应关切、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3. 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刻认识民族工作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主动适应民族工作“进城”“下海”“入世”“上网”等带来的挑战,重视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共创共建活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环境,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建立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依托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帮扶联谊交流活动,架起各民族沟通的桥梁。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流入地对接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衔接协调。广泛开展群众性互动交流,建立健全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沟通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其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力倡导汉族干部和公职人员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更好地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感情相融。

4. 完善民族工作服务管理体系。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力量,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协作机制。根据需要在街道、社区设立少数民族服务窗口,引导支持在机场、车站、港口、学校等建立符合少数民族特殊饮食习惯需要的服务设施和网点。加强对清真餐饮企业和清真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开展少数民族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对一”帮扶,“三支一扶”计划名额向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倾斜。探索设立城镇少数民族创业基金,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

5. 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要坚持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的民事和刑事问题归结为民族问题,不能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矛盾纠纷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要通过来信来访、基层调研等途径,及时排查和掌握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情况信息,针对问题性质,依法妥善化解。对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化解,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凡属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哪种宗教,都要依法处理。对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端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打击。要建立健全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机制,提高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要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习惯。

(八)实施促进宗教和谐创新工程

1. 促进宗教和谐和顺。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加快培养爱国爱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依法保障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创建命名10个市级“和谐寺观教堂”。制定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计划,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制度,至少进行3次走访和听取意见,开展3次宗教工作调研,及时发现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出谋划策。

2. 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化水平。建立健全宗教网格化管理制度和宗教政策法规贯彻落实督查制度。依法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寺院经常教育等规范管理,依法开展宗教领域专项整治活动,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健全民族宗教关系市、乡、村三级同步监测监管体系,完善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多部门联动的边境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对互联网民族宗教舆情的管控,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宗教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如期完成任务,坚持“州级指导、部门统筹、市级推进、基层创建、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以下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总结通报。完善计划目标任务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度任务承诺制和目标任务考核奖惩制。

二是强化协调配合。每年第一季度由示范建设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协调推进会,分析评估工作,协调落实本年度计划。各责任单位要明确1位分管领导作为协调领导,1位业务负责同志作为联络员,加强与相关责任单位的沟通协调,统筹计划,汇总情况。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责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形成示范区建设合力。

三是保障资金投入。各单位要积极承诺和落实工作任务,每年主动加强与各乡镇的项目资金衔接,做到计划早安排,工作见效。要主动对接上级单位,主动整合建设资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推进。按单位职能实施计划任务,年底进行统计和考核。

四是完善考核制度。把计划任务实施完成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以及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内容。示范建设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计划年度目标任务的考核,建立示范建设市级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每年将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督查。

五是加大宣传推广。引导和支持各类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深入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营造和培育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示范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示范市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竞彩网

2019年7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