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城市你我共建,幸福景洪你我共享
  •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行走在绿水青山间】西双版纳:绿水绕青山 美在山水间

  • 来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景洪分局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3-08-08 19:05



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决定指出,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近年来,西双版纳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为迎接首个全国生态日,本报即日起推出“行走在绿水青山间”专栏,讲述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故事,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做法,让人人争做生态环境的践行者,共同守护好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图/来源:州委宣传部)


行走在西双版纳的绿水青山间

一望无际、郁郁苍苍的热带雨林

绿色波浪涌向天际


密林深处

各种花卉于万绿丛中点染出

一片片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河水溪流中

鱼游浅底,清波荡漾

阵阵鸟鸣不绝于耳

处处生机勃勃,万物可爱

……


(图/来源:云南发布)


2021年,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以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同行的北上之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场美好之旅,让更多人看见,西双版纳竟如此温柔地守护着野生亚洲象。绿水青山间,珍稀野生动植物生机勃勃,这背后,是西双版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

环境就是民生

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

一直以来,西双版纳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最突出的优势、最靓丽的名片,这片“向往之地”正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天蓝地绿水清亮丽新景象。


(热带雨林中的少数民族村寨。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局供图)


中老两国山水相连,生物多样性能否存续,事关两国生态安全。2006年,西双版纳提出“建立中老联合保护区域”的构想。经过多年努力,推动西双版纳与老挝北部南塔、乌多姆赛、丰沙里三省省政府签订联合保护协议,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交流机制从部门层面上升到两国政府间的交流合作,全面创新和拓展了“一带一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新模式。

至今,一条南起中国西双版纳尚勇子保护区和老挝南塔省南木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至勐腊子保护区和老挝丰沙里省北缘,南北长约220公里、面积约20万公顷的“中老边境联合保护区域”已经形成,为栖息于这一区域的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的迁徙走廊,野生动物种群及数量有所增加,西双版纳亚洲象种群数量从20世纪60年代的140多头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头,“中老边境联合保护区域”已成为动植物自由生长和活动的快乐天堂。


(野生亚洲象。罗爱东 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西双版纳厚植“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传统生态理念,坚守最严苛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结合新时期发展特点,实施雨林保护行动、雨林修复行动、雨林回归行动、林城融合行动、环境治理行动等,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质量底线。


(资料图。记者 丹洛 摄)

如今,西双版纳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20多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2.2%,森林覆盖率达81.3%,大幅超出全省平均水平,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真正内化成了全州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也为永葆北回归线上“绿宝石”的神奇美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图)


“中国最美森林”

“全国美丽山水城市”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以及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

……

一项项闪光的殊荣

彰显着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成果

魅力西双版纳将在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

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资料图。胡紫晗 摄)

“西双版纳的小糯玉米个头不大,却粒粒饱满,凑近一闻,浓浓的玉米香扑鼻而来,这香气中还夹杂着甜丝丝的气息,非常清新。吃起来呀,口感又糯又甜,我们全家人都是小糯玉米的忠实粉丝!”昆明市民王女士说,自从在西双版纳尝过小糯玉米后,每年都免不了要网购一些解解馋。


(热带水果节。记者 罗桂华 摄)


除了小糯玉米这样的“网红”产品,“芒果节”“菠萝?菠萝蜜节”“百香果?柠檬节”“柚子节”......进入暑假,伴着各类新鲜美味的热带水果上市,景洪市丰富多彩的水果节活动吸引了市民和游客参与,尝美食、赏美景、逛村寨,探秘雨林里的果味宝藏,畅享“水果自由”的鲜爽快乐,一个个“小”水果释放出产业发展“大”能量。


(图/佐连江 摄)

高山云雾出好茶,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飘香世界的“西双版纳味道”。普洱茶是西双版纳资源禀赋的代表之一,2022年,全州茶叶种植面积达143.14万亩,农业产量6.54万吨、产值53.93亿元,普洱茶综合产值252亿元。过去,茶农靠着一片片绿叶摆脱了贫困,如今,这片“黄金叶”正帮助茶农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西双版纳结合实际,制定印发《西双版纳州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按照计划到今年底,努力实现普洱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370亿元,到2025年实现普洱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00亿元。


(图/记者 刘大江 摄)

“一片茶叶”拉动茶农致富是西双版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西双版纳每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358.6亿元,位列全省第二,正持续壮大生态经济之力,大力推进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生物医药(傣医药)、口岸经济、热带水果(坚果)、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发展,从“生态美”到“生态富”,从“绿色颜值”到“金色价值”,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

以“美丽环境”聚集“美丽产业”

以“美丽产业”催生“美丽经济”

西双版纳积极探索

“守绿换金”“添绿增金”

“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等模式

让广大群众从“美丽产业”中

获得“美丽经济”的真金白银

走出了一条生产、生活、生态

融合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穿村寨而过的小河水清见底,成群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走进勐腊县关累镇勐远村委会城子村小组,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处处可见。


(图/来源:勐腊融媒体中心)

前些年,随着人口的增长、过度捕捞等问题,勐远河河道环境遭到破坏。2017年实行“河长制+村规民约+民兵护河队”管理的模式以来,村民巡河、护河成为常态,通过民建、民管、民享,实现长效长治。2021年,关累镇在勐远村城子村小组实施一村一品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对河流景观进行打造,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城子村小组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村寨。

“过去这条小河到处都是垃圾,站在河边都能闻到臭味,通过治理后不仅水变清河变美,村寨也变美了,而且一些多年不见的鱼种也恢复了。”村民岩务叫对说,过泼水节村民就捞河里面的鱼过节,不用花钱到市场去买了。


(图/来源:勐腊融媒体中心)

今年2月,村里举办了乡村旅游文化节暨摸鱼节活动,吸引了游客和群众广泛参与,餐饮、购物等消费额达40.76万余元,累计客流量2.6万余人,促进村民小组村集体收入15.76万元、户均增收1200余元,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生态饭”,绿水青山成了村民的“靠山”。


(澜沧江。记者 杨元元 摄)

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建立,西双版纳的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一片片森林都有了专属守护者; 从绿美城镇、绿美社区、绿美乡村、绿美交通到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园区、绿美景区,人们在绿水青山间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杨斌 摄)



天更蓝了

以超常决心、超常举措、超常力度治理污染、净化空气、优化环境,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景洪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7%,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省排名并列第2位,空气质量连续2年持续改善。




水更绿了

以澜沧江流域为主线,突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以水生态修复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全州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100%,全州城市建成区未出现黑臭水体。




地更净了

持续提升城镇(农村)“两污”治理水平,加强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西双版纳暂未发现污染地块,无企业列入云南省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泼水节。记者 张晰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行走在西双版纳绿水青山间

绿色生态的美好生活

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和每个人的幸福“不动产”

生动诠释着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内涵外延


(曼远村。薛云 摄

在这里

有品不完的诗情画意

赏不尽的魅力风光

在西双版纳的绿水青山中

一同共享

自然之美 生命之美 生活之美

撰文/何茜茜

设计/岩罕叫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